2)四百零七节 一亩三分地_临高启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着几个女道生在教小孩子讲卫生了……这幼儿园的功效倒是比他想象的大。

  自打他入主五仙观之后,象所有新上任的领导一样,立马搞了几项“革新”,准备在这上面给自己挣些业绩出来——毕竟过去在临高只能算是“协助工作”,不是“独当一面”。

  一方面他在观内搞了个“结业仪式”,还正儿八经的为把自己带来的道生“授冠”——这仪式是腐道长发明的——便算作新道教体系内的正式道士。这些从临高来得“天子门生”自然是他重用的对象,全部安排在观内的具体职司上,一面帮着办理各项事务,一面继续根据各自的专长和爱好,学习“专业知识”。这些人中间年长的,他准备过个一二年就安排到广州、乃至广东的一些著名道观内担任主持。其他人则准备走“专业技术”的道路。

  带来的道生毕业之后,他又新收了一批小道生交给青云负责,搞了个“培训班”。这个培训班用得就是教育部门的普通的三年制度初小教材——想从芳草地招募道生是不可能的,唯有自己培养。但是在临高,元老们对宗教的敌意使得宗教口在扩大队伍上面临很大困难——就说临高目前的道生班里,居然三分之二都是海南岛的黎苗族孩子。百仞修道院的慕道班的状况也大致如此。

  到了广州,崔汉唐简直就像是进了金矿。他只是和观中的几个旧道士说了想“招些道生”来,第二天便来了十多家要把儿子送来“学道”的,第三天、第四天……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小到七八岁,大到十五六的男孩来。让崔汉唐措手不及。

  如此踊跃,自然不是因为“道心”,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有个地方“吃饭”。这在宗教界并不稀罕。崔汉唐在旧时空接触过不少道士,许多人当初学道其实都是抱着“谋出路”的心态。在这里则更为现实,只是为了“谋生”。有的人甚至把家中有些呆傻的孩子也送来了,惹得崔汉唐大为恼火。

  令他失望的是他明明说“男女兼收”,却一个女孩子也没见着——看来扭转社会风气还需要很长的时间。

  最终崔汉唐招募了四十多人——比预计多了一倍。全部安排在后殿东、西两厢的“学斋”。因为人太多了,原来安排的东厢不够用,不得不又临时将系厢也腾出,作为教学用房。这个所谓的“道生班”其实就是所“小学”。自然了,他不能说自己在办小学。

  东斋交给等几个男弟子打理,挂了一个“藏经阁”的牌子作为图书馆免费对周围的读书人开放;西斋则划给小倩和几个女弟子作了幼儿园,帮助周围的信徒照顾孩子,教些儿歌、生字。很多信徒把这当做蒙学,每天都把孩子送来。

  崔汉唐还学着腐道长的做派,在前殿廊下设立个小小的药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