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十七章 抉择_王国的建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官兵,林中人却陆陆续续地开始接受了。

  都护府在征召林中兵的时候,如果是族长私军,都护府一般都不会允许他们扩军。募兵主要都是从林中百姓之中招募良家子,经过不断的营训,让他们独立加入唐军。林中大族多半获封了唐男之爵,所部多半也是保境安民而已。

  林中人保境一般没有什么问题,至于安民,他们却会用各种手段绕开都护府的律法,再将外族人逐渐地撵出领地去。

  陈粟和的萨珊发来的书信之中,都谈到了同样的事情:林中人对于不说唐话、不着唐衣、子弟不进唐馆就学的布尔萨人,都执行了‘倍税’或者‘叁税’政策—――允许居住,但不论任何差役、赋税,都比唐人、归义人多出三倍来。

  一旦出现纠纷,林中人会毫无疑问地偏向唐人,除非外族人有唐人出面作保,否则一切原委只听唐人辩词。

  怀远郡守虽然三令五申,要求林中人以法为准,但林中人处事乖觉。他们对于都护府的命令有出必应,但私下里,那些林中出身的城守、乡老们却都有各自的办法。

  南郡出现的诺曼人逃向城市的情况,在怀远郡也开始出现了。

  怀远郡的布尔萨人迁徙的终点有三个,一个是勒庞附近的沿海城镇,一个是托利亚山区,最后一个则是格拉摩根。

  在格拉摩根,古河人对于前往投奔的布尔萨人倒是没有拒绝。古河人从来就将人口看成是财富,更多的人投奔而来,他们就有更多的人力可供使用,骑帐官们募集士兵的时候也更加容易一些。

  现在,在怀远郡有许多内陆乡村,只闻唐语之声。

  脱离乡村进入城镇,并不是因为城镇富庶,而是因为城镇之中,都护府的律法执行得比较好,也没有林中唐男们的‘倍税’政策。

  许多布尔萨村庄是在村庄首领的率领下投奔到城市附近的。这些布尔萨人的首领告诉他们,如果不离开村庄,很可能以后就不再是布尔萨人了。但实际上,当这些布尔萨人依附到了城镇后,卷入唐人世界的程度却更加的彻底了:城镇之中大到纳税应差、小到为人做工,从买一幢房子到买一缕白绢,全部都是使用唐话进行交流。

  唐人在怀远开设的公学,学制从半年到一年半不等。

  七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布尔萨孩子去进学,分文不取,学中每天供应一餐。

  十二岁到二十岁的布尔萨人前去,则需要交纳每日两餐之费,此外不再收取学资。

  作为应对,布尔萨人也开始筹备公学,但最终不了了之了。

  布尔萨人对于教育看得很轻,他们觉得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属于聪明人的东西,平凡之辈即便拥有了这些东西,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。当然,最主要的原因是布尔萨人中间的教师,在过去大多数投效于布尔萨贵族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